为提升新进辅导员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10月23日中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举办新进辅导员心理工作专题培训会。培训由学生处处长助理刘菲菲统筹并发表讲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参加会议。

刘菲菲老师在讲话中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结合2025级新生心理普测情况,对新进辅导员提出五点具体要求:一是要高度重视新生心理普测结果,做好后续关注与跟进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校、院、班、寝"四级联动机制,实现心理问题的早期识别与闭环管理;三是要严格落实"月调研、周台账"机制,确保心理工作材料规范、及时上报;四是要积极推进家校协同,形成育人合力;五是要深化校医共建,提升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与实效性。她希望新进辅导员认真学习,尽快融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
徐吟老师系统介绍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整体工作体系。她指出,中心已构建起涵盖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运行机制与品牌活动的工作格局,并依据相关文件规范工作流程。重点阐述了通过对不同层级心理问题学生实施分层精准干预,实现心理危机的早期识别与闭环管理。她还介绍了"月度心理调研"、"主题团辅"等常态化机制和"5·25心理健康教育月"等品牌活动。
易倩文老师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材料上报规范进行了详细说明,明确了月度心理调研材料、心理危机周台账等材料的填写与提交要求,并对三类材料的归档标准作了统一规定。同时,她也介绍了省教育厅关于辅导员心理培训的相关安排与政策要求,为辅导员后续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清晰指引。
李婵老师聚焦于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介绍了中心每周固定开展、每期设定明确主题的运行模式,并特别强调辅导员在活动宣传中的关键作用,希望辅导员能及时将学生们的需求反馈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及时将活动报名信息传递到班级,鼓励学生参与,共同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此次培训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有效帮助新进辅导员系统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明确自身职责与工作规范,为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撰稿:李婵 一审:刘菲菲 二审:孙钰柱 三审:徐国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