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校《关于2025年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活动暑期工作方案》安排,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为期一周的全员培训,在听取学校领导和有关专家学者关于校史校情、师德师风建设、教学设计与教案编写、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教科研项目申报、一流课程建设等专题讲座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于7月14日上午9时在教学楼D204教室开展了说课讲课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张玉老师主持,秦晓青、黄进声以及新进教师项玉、李静华参加了此次讲课磨课。
教研室主任张玉老师以“资本总公式”为核心,进行示范性讲课。张老师从商品流通形式与资本流通形式的根本差异切入,深入剖析了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矛盾——“剩余价值的来源问题”。秦晓青老师则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思考“价值增殖如何在不违背等价交换原则下发生”,她重点剖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强调了“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其消耗过程即劳动过程能创造出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黄进声老师围绕着“剩余价值理论”进行讲课。他主要以如何认识资本家与劳动者的对立为话题引出资本,重点讲述了资本积累的规律,并以工厂制与平台经济下的劳动时间控制为例,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当代形态。新进教师项玉老师以“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及共产主义特征”为讲课内容,系统阐释了马克思主义“从现实出发”的预测逻辑,并具体分析了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涌流”、“按需分配”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三大特征的历史必然性。李静华老师聚焦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范畴,深入讲解“事物的普遍联系”原理。她结合生态危机、全球化等现实,重点剖析了“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及“条件性”,引导学生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复杂社会问题。
本次说课讲课活动既是对经典理论的深耕细读,更是教学智慧的集体共创。大家认为,讲透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要求我们既要有理论穿透力,也要有时代洞察力。秋季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室要持续推进经典文本-现实问题-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如何将抽象原理转化为学生可感可知的认知图谱。教研室继续深化集体备课机制,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守正创新中彰显思想魅力与育人实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坚实学理支撑。(教研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