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讲话
2011年12月28日05:0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12月27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今天起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在讲话中系统回顾总结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阐述了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继续做好“三农”工作需要把握好的若干重大问题,对做好明年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要求。
温家宝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我们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初步形成了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起符合统筹城乡发展要求的制度框架。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农”发展进入又一个“黄金期”。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今年总产达到11424亿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较快增长,预计今年为6900多元。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面貌加快改善,呈现和谐稳定的新气象。
温家宝说,这些年农业农村形势好,最根本的原因是政策对头、措施得力。中央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明确了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根本要求。各级各地积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和城乡利益关系,切实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农村。
温家宝指出,这些年来,中央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农业农村长远发展的大事、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好事,很多具有划时代和里程碑意义。取消农业税,全国农民每年减轻负担1335亿元,开启了农民休养生息的新时代。实行农业生产补贴,2011年中央财政用于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的支出达到1406亿元,现在补贴政策已拓展到畜牧业、林业、草原、节水灌溉和农业保险等领域。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使所有农产品流通纳入了市场化运行的轨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农户,实现“山定权、人定心、树定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9年来,全国新建改建了272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解决了3.2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改造农村危房460多万户。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原则,搭建起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覆盖5300多万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60%的县,7800多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几千年来中国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愿望正在实现。废止城市收容遣送条例,消除对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进城务工经商的束缚,大规模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行动,农民工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工资水平、社会保障标准逐步提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加快解决,劳动保护和居住条件不断改善。对农民工从缺乏公平对待到善待、从限制进城到提供服务的根本性转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进展。
温家宝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温家宝说,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绝不可忽视农业现代化。尽管这些年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但生产能力仍不稳固,供求关系仍然偏紧,农业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制度,毫不动摇地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不懈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将来农业经营形式会多样化,但家庭经营任何时候都是最基本的形式。培养一代新型农民,鼓励有文化和农业技能的青壮年农民留在农村,事关农业长远发展,要作为一项基础性重大工程来抓。
温家宝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穿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为解决好“三农”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并不会自然带来农村面貌的较快改变。要全面推进农村各项建设,建设好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农村建设应保持农村的特点,有利于农民生产生活,保持田园风光和良好生态环境。不能把城镇的居民小区照搬到农村去,赶农民上楼。要长期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到农村。建设部门要加强对村庄规划和农村建房的指导,提高农村民居设计和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温家宝指出,30多年来数亿农民进城,既改变了亿万农民的命运,更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要使进城农民工真正成为城镇居民,绝不是改变一下户籍那么简单。我国人口规模巨大,只靠几个城市圈和少数经济发达地区不可能完成人口的城镇化。要合理引导人口流向,既要采取措施让具备条件的农民工在就业所在地逐步安家落户,又要引导产业向内地、向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转移,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是法律赋予农民的合法财产权利,无论他们是否还需要以此来作基本保障,也无论他们是留在农村还是进入城镇,任何人都无权剥夺。推进集体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关键在于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分配好土地非农化和城镇化产生的增值收益。应该看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不能再靠牺牲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降低工业化城镇化成本,有必要、也有条件大幅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要精心设计征地制度改革方案,加快开展相关工作,明年一定要出台相应法规。积极创造条件,妥善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问题。
温家宝指出,这几年,我们能够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农业农村形势好。明年宏观调控面临的形势复杂严峻,特别是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物价上涨压力并存,做好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对明年的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各地区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真正做到思想不麻痹、政策不减弱、工作不松懈、投入有增加,确保再夺丰收。在新的形势下,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把握农业农村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要始终尊重农民意愿,即使是为农民办好事,也要允许农民有一个认识和接受的过程,不要追求整齐划一、一步到位。在农村开展各项工作,不仅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也要充分考虑少数人的特殊情况和合理要求。要更加重视维护农民在土地、财产、就业、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权益,更加重视扩大村民自治范围,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要在吃透民情上下功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和群众的真实想法,使决策和工作更加切合实际。在农村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坚守政策和法律底线,特别是新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要抓紧系统学习农村政策和法律,了解农村改革的历程、农村体制和政策的沿革,尽快掌握农村工作要领。
会议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回良玉主持,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五大民生亮点解读
2011年12月31日 20:27:35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吴晶、吕诺、邹伟、徐博)如何确保农村孩子上好学?如何保障农民群众看得起病?如何使农村老人晚年更安定……2011年岁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召开部署了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各部门迅速贯彻落实,改善农村民生的政策措施不断涌现新亮点,为农民群众带去新年新希望。
亮点一:让每个农村孩子上好学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办学条件,让农村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加大投入,改革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满足200万新增学生的就学需求和197万新增寄宿生的住校需求。同时,国家逐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公用经费,目前标准是小学生每年400元,初中生每年600元,一些地方还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
针对农村师资的薄弱环节,国家通过“特岗”教师计划、城镇教师支教、城乡教师交流等措施,为农村学校输送优质教师资源,并在国家组织实施的一系列教师培训重大项目中,对农村教师培训予以重点扶持。同时,通过实施远程教育,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覆盖1亿多农村中小学生。
针对农村学生营养不良的问题,从今年秋季学期起,中央财政每年安排160亿多元专项资金,为680个国家试点县的所有2600万名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每天3元的营养膳食补助。
亮点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要科学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农村教学点撤并要十分慎重。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历来高度重视保障农村学生的就学方便和交通安全工作,要求各地开展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时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防止“一刀切”和“一哄而起”,避免因学校撤并导致学生的“上学远”。
当前,各地要集中精力处理过去一段时间内因布局调整带来的问题。对已经调整的农村学校,加大资助力度,解决好学生寄宿生活的条件,特别要防止因此造成学生辍学。对必须保留的小学和教学点,加强师资配备,充分利用远程教育手段传送优质教育资源,辅助以光盘教学。农村学校撤并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调整方案要向群众公示,做到民主公开,避免因布局调整引发新的矛盾。
亮点三:为农村孩子的上学路保平安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充分考虑学生上学方便和交通安全。
近年来,公安部、教育部等部门采取多项举措推动校车发展、规范校车安全管理。这些举措包括:规范校车核载标准,推广山东威海等地校车管理先进经验,规范校车制造和日常管理,连续开展校车交通安全整治,在全国开展“护卫天使行动”,设立女警队、护学岗,加强校园及周边道路交通管理。
截至目前,各地共设置护学岗2.8万个,组建女警队904个;各地共排查接送学生车辆20.5万辆,查处接送学生车辆超员违法1.5万起,取缔不符合标准的车辆7763辆,取缔不符合要求的驾驶人4246名。
公安部表示,针对当前校车事故频发问题,将会同教育等部门对校车驾驶人开展逐一审查,坚决清退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校车驾驶人;全面检查校车安全技术状况,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立即停运整改,直至达标后才允许运行。公安部还将会同交通、教育、安监等部门,对校车行驶路线及沿途道路进行一次深入排查,对校车台账、校园安全管理、校车随车照管人员、校车驾驶人和学生安全教育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详细检查,抓好各项道路安全设施的完善整改和校车管理制度的落实。
在此基础上,公安部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公安机关深入调查研究,提请党委政府统筹校车发展与教育资源分布,针对农村地区撤点并校带来的校车需求增加、“黑校车”、校车超员等交通安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努力推动校车安全源头性、基础性问题的解决。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建议,党委政府组织校车公司化、集约化、专业化经营,规范校车安全管理,降低校车运营安全风险;构建校车安全社会管理机制,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建立学校、家长、基层组织、群众代表、民警等共同参加的校车安全监督机制,发动广大群众特别是学生家长积极举报校车交通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社会监督力量;会同教育部门编制校车安全手册,加强安全行车教育,实行严格规范管理,全力为广大学生出行提供安全的交通条件。
亮点四:让农村群众看病不发愁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7%的农民。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面不断扩大,全民基本医保目前惠及全国95%的人口。城乡居民参保总人数达到12.95亿人,其中,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人,几千年来农民“病有所医”的愿望正在实现。
2011年,一系列利好政策不断出台:新农合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8%提高到70%左右;超过90%的新农合统筹地区开展门诊统筹,从保大病向兼顾小病延伸;90%以上统筹地区的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保障水平也在大幅提高,困难家庭患儿看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90%,2万多名“两病”患儿受益,补偿资金达到3.26亿元。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谢旭人进一步承诺,2012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财政补助标准将从2011年的年人均200元再提高40元,增至240元。
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的一年将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普遍开展门诊医疗费用统筹,逐步提高门诊补偿水平。提高新农合基金统筹层次,以省为单位全面推开重大疾病保障工作。
亮点五:让农村老人的晚年更安定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提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社会保障的总的方向是完善制度、提高水平、逐步并轨,最终迈向城乡一体化。
2009年12月,中国启动首批新农保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农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2011年7月,中国又启动了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年满60周岁的参保居民可按月领取养老金。
截至2011年11月底,我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已达3.02亿人。全国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面达到60%以上,老少边穷地区总体覆盖面达到85%以上。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海南、重庆、西藏、陕西、青海、宁夏、新疆等15个省区市已经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两项制度全覆盖。
根据国务院决定,2012年将实现两项制度全覆盖,比预定计划提前8年。
越来越多的人正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据统计,第一、二批试点地区平均参保率接近80%,有不少地方参保率和续保率均达到90%以上,已经启动的第三批试点地区参保人数也在快速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