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民族图形设计教学实践,2024年9月8日及10月24日,艺术设计学院隋金池老师带领2024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师生分批赴安徽美术馆开展《民族图形课程》实践教学,通过沉浸式观展深化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的理解。

两次考察分别聚焦不同主题展览。9月3日,师生重点参观“第十二届中国工笔画作品展(安徽巡展)”,解析传统吉祥纹样的当代重构;“百年黄胄:诗随雨雾飘过来”特展,探究民族人物服饰图形的地域特征。10月24日则结合“安徽省新时代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通过《芯屏汽合》《皖美深空科技》等作品,呈现图形符号如何承载时代精神与地域特色;“天地是吾师——新安画派数字艺术展”则以数字投影、交互装置等形式,将黄山云海、徽州村落等传统题材中的图形元素进行数字化转译,学生借此观察数字媒介下笔墨线条的流动感与图形符号的动态生成逻辑。


考察期间,带队教师针对不同展览特色设计专题学习任务:在工笔画展中记录“线-色-形”的协同关系,在黄胄作品展中提炼人物动态的图形化语言,在历史题材展中梳理时代符号的演变逻辑;在版画与油画联展中对比传统与当代媒介的图形表现力,在现实题材展中探索民族图形的社会价值转化。同学们表示,多展览联动的学习模式,帮助构建了“传统技法—人文内涵—当代创新”的完整知识框架,为理解民族图形的多元表达提供了立体参考。
此次实践教学涵盖工笔画、版画、油画、综合材料等多元艺术形态,使学生系统掌握民族图形在不同媒介、语境中的表达规律,为课程作业《传统图形的现代表达》提供了从技法分析到观念创新的全维度支撑,进一步深化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艺术设计学院供稿 一审:隋金池 二审:张琼 三审:徐社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