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数字艺术现代产业学院

学工队伍

【“三下乡”系列报道】青苗筑梦 乡韵南汉—合肥经济学院学子走进汉沙村开展“三下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7.14阅读次数:24次

7月7日,合肥经济学院“青苗筑梦·乡韵南汉”团队来到汉沙村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走进初夏的汉沙村,田畴沃野间正上演着一场“变形记”。挖掘机隆隆作响,精准地平整着土地;现代化的插秧机轻快前行,将一株株嫩绿的秧苗稳稳植入沃土。这热火朝天的景象,正是汉沙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生动写照。

图片52.png

在村支书的带领下,同学们了解到汉沙村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绝非简单的“整地”,而是一场深刻的农业根基重塑。项目紧紧抓住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核心,对零散细碎的“巴掌田”动起了“大手术”。首先是小田变大田的“整形术”,同学们亲眼见证了打破田埂壁垒、规整零散地块的全过程。其次是基础设施的“强筋健骨”,同学们跟着农技员参观了新建的灌溉与排水系统。团队成员仔细研究了设计图纸后赞叹道:“这个系统真正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庄稼再也不用'看天吃饭'了!”最后是科技赋能的“智慧升级”。

这场“农田升级”的主角,是汉沙村的乡亲们。他们深度参与其中,从土地整理到设施维护,亲眼见证、亲身感受着变化。

图片53.png

通过实地调研,同学们发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红利已经溢出田间地头。规整的阡陌让乡村颜值大幅提升;生产效率提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更可喜的是,这些变化正吸引着外出人才回流。

图片54.png

图片55.png

在汉沙村的广袤田野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这台“加速器”,正轰鸣作响,驱动着和美乡村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这是一场关于土地与希望的伟大实践,它让同学们清晰地看到:当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建设深度融合,以田为笔,饱蘸汗水与智慧,绘就的不仅是沉甸甸的丰收愿景,更是千家万户幸福生活的温暖底色。(艺术设计学院供稿   一审:王雪凝  二审:张荔  三审:徐社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