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学院(城市建设学院)

学生工作

学生工作

艺术设计学院开展“识破诈骗新花样,守护校园安全线”主题宣讲教育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27阅读次数:26次

面对网络诈骗手段的持续升级,艺术设计学院本周开展"识破电诈新花样,守护校园安全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专题宣讲、案例解析等形式,全面提升师生防范新型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活动由艺术设计学院防诈骗宣讲团策划,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共同参与学习。

图片105.png

在宣讲中,主持人结合近期高校典型案例,重点剖析了三类新型诈骗陷阱:针对演出票务诈骗,指出随着文娱市场持续升温,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大麦网等票务平台链接,以"内部员工折扣票""连座票转让"为幌子,诱导学生扫码支付。数据显示,仅本学期开学以来,周边高校已发生数起演唱会票务诈骗案件,涉案金额达数万元。宣讲团特别强调:购票务必认准平台蓝V认证账号,拒绝任何形式的私下转账。

针对新型刷单骗局,宣讲团成员现场拆解了诈骗话术演变。除传统"快递单号录入"骗术外,近期出现"短视频点赞返现""游戏代练佣金"等变种,诈骗分子通过伪造企业微信工作群、制作虚假任务系统界面增强迷惑性。典型案例显示,某大三学生因轻信"抖音点赞日结"广告,累计被骗1.2万元。反诈宣讲团警示同学们:国家反诈中心APP已开通兼职信息核验功能,所有需要预存资金的"工作机会"均属违法。

毕业季来临之际,宣讲团着重提醒二手交易风险。诈骗分子利用毕业生急于变现心理,在闲鱼平台发布"骨折价"电子设备后,诱导买家脱离平台监管进行微信交易。近期某高校发生典型案例:诈骗者发送伪造的顺丰物流单号骗取货款后失联。主持人建议大家:坚持平台担保交易,签收时必须现场验货;对低于市场价30%以上的商品一定要保持警惕。

活动现场,反诈宣讲团提出"四要四不要"防护准则:要安装国家反诈APP、要核实对方身份、要保留交易凭证、要及时报警;不要轻信陌生来电、不要点击不明链接、不要透露验证码、不要进行屏幕共享。2022级环境设计专业的李同学在交流环节表示:"原来帮陌生人代收快递也可能涉及洗钱犯罪,这次宣讲让我对法律边界有了新认知。"

艺术设计学院将持续实施反诈安全教育,通过将安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社团活动,构建"全员参与、全程防范"的安全教育体系,切实维护师生财产安全,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艺术设计学院供稿 一审 陈冬影 二审 张荔 三审 徐社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