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合肥经济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课堂,李娜娜老师总能用她温和而坚定的声音,让学生在思考与创造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她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设计教育变成一场充满温度与灵感的旅程。
一、启发思维:让学生在设计中发现自我
李娜娜老师始终认为,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不在于技法传授,而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意识”。她常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灵感,从文化中汲取力量,用设计表达情感与思想。她的课堂充满互动与启发,学生们不仅学习到绘图技巧,更学会了“如何去思考设计”。

“设计不是装饰,而是一种思维方式。”李老师说,她常通过社会热点、文化符号或身边现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创意,这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逐渐形成独立的设计视角与表达语言。
二、融合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李娜娜老师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并行”。她带领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与项目实践,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真实社会场景之中。从校园文创产品到乡村品牌视觉设计,再到公益传播项目,她希望学生在“做中学、学中思”,理解设计与社会、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

课堂上,她还采用“工作坊制”教学,让学生分组协作、角色分工,模拟真实设计公司的工作流程。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与团队意识。
三、前沿教学:让设计与时代同频
面对人工智能、数字媒体等新技术的发展,李老师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在教学中融入AI设计、可持续设计、交互体验等新议题。她强调,设计教育要紧跟时代步伐,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与创新意识。

在《品牌视觉设计》《数字艺术创作》等课程中,她以“项目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以地方文化、社会议题为创作灵感,让设计作品既具文化深度,又贴近时代语境。她希望学生能够通过作品,思考设计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价值。
四、以爱育人: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在学生眼中,李娜娜老师是一位“既严厉又温柔”的导师。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业进展,更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面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她总能找到合适的引导方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发现潜力。

在毕业设计指导中,她常鼓励学生从个人兴趣出发,挖掘独特表达。许多学生在她的指导下找到方向、实现突破,作品屡次获得省级展览与比赛奖项。她用耐心和热情,成为学生艺术之路上的“定心石”。
五、教育初心:让设计有温度,让教育有力量
“我希望学生通过设计去理解世界、温暖世界。”这是李娜娜老师常说的一句话。她相信,好的设计不仅要有美感,更要有社会责任与人文关怀。她将文化传承与创新实践融入教学,让学生在创作中体悟“设计的意义”。
从课堂到社会项目,从学生到作品,李娜娜老师始终用行动诠释着“让设计有温度,让教育有力量”的信念。她的课堂,不仅培养设计人才,更点亮了一代青年心中的创造之光。(艺术设计学院供稿 一审:李娜娜、刘肖利 二审:张琼 三审:徐社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