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学院(原人工智能学院)

学院动态

人工智能学院关于传染病疫情报告及处理流程

发布时间:2021.09.01阅读次数:1095次

  学校是传染病易感人群集中的场所,也是传染病的集散场所。根据“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为确保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及置能力和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办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件》,全面落实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长效管理机制。

1、班级发生传染病后,辅导员即报告校医务室,校医追查病因后,辅导员在校医的指导下做好相关的消毒隔离工作,同时联系家长,学生立即隔离就诊。

2、辅导员立即报告学院学生管理领导,再报告校学生管理部门领导。

3、辅导员配合校医务室立即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做好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和密切接触人员的观察工作,及时发现疾病早期症状,并对密切接触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班级中发生同样传染病3例以上,应联系院长,采取班级预防措施。

5、院领导、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6、学校医务室和辅导员做好患病学生的随访,隔离期后返校必须严格复诊制度。

7、校医务室做好疫情的登记处理记录,辅导员做好学生病情了解并协助疾控部门做病原学调查。

8、学院做好相关防病知识宣教工作。

9、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

(一)报告病种

1、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

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

2、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

( 1)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麻疹2例及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例及以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10例以上。

(2)肠道传染病。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察份美、副伤寒5例及以上、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10例及以上,

3、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

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学校医务室和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学校管理部门报告。

4、发热事件。

同一班级内在1天或3天之内突然庄现有3例以上都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筹卷团感疝状的病应及时向学校保健教师报告;同一学校内在1内或者3天内突然出现5例以上的体温大于38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报告。

5、食源性疾病

学院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5例及以上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学校行政部门报告。

(二)报告要求

1、学院院长、学院学生管理负责人、辅导员以及学校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院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

2、学院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学校保健教师应做好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报校行政办公室,同时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三甲医院医生诊断为法定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电话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在2小时内报告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发现学院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

(三)、传染病预防

1、学院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对新生的体检和接种凭证入学,配合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疫苗免疫接种、传染病监测等工作。

2、学院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用于学院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预防控制,包括应急药物储备、疫苗储备、消毒药械以及现场疫情控制等。

3、做好对学生健康检查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四)、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

1、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做好登记;配合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病人的流行病调查;根据疾控专业人员划定的密切接触者协助做好每天医学观察,做好宣传教育、饮食、饮水卫生等控制措施。

2、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及时护送病人就医治疗;对现场予以保护;如认为属共同食用污染的食品或水而引起的,应暂停供应,并保留污染食品或水;同时积极配合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调查、样品采集、消毒等工作;按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确定的密切接触者协助做好医学观察、预防性服药及应急接种;做好学校内卫生宣教、饮水饮食卫生和学生健康状况的晨检或巡查;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和疾控机构提出的暂停集体活动、停课、停学等紧急措施,经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