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的热闹氛围中,我校团委“童心圆”实践队伍于6月29日至7月9日赴宿州市蕲县镇忠陈村,开展了以“麦田里的守望者乡村教育计划”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文化课程、美育实践、安全教育等多元化教学,为乡村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活动期间,团队与当地联动,获得区融媒体中心专题报道,并基于实地调研优化课程设计,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党建引领,传递红色薪火。6月29日,团队抵达当地,与忠陈村党总支书记刘惠贞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对接会,并开展升国旗活动。团队将党史学习融入课程,通过“红色故事”课程的学习,激发孩子们的爱国情怀。村党总支书记刘惠贞表示:“大学生们用青春活力感染了全村,让党的声音在乡村课堂更加响亮。”
面对200余名年龄跨度大,学习基础参差的乡村学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以“分层教学+个性辅导”来突破,以“一班一策”“流动讲台”“教师分配”等多种方法来进行。团队队长坦言:“我们的志愿老师每天都要备课到凌晨,但是看到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一切都值了。”这场跨越200多颗童心的教育接力,正以创新的模式,破解大规模支教的现实难题。
多元课堂,点亮童心梦想。在忠陈村的支教任务中,团队不仅开设了文化课学习,还开设了美育相关的手工课程,带领孩子们亲手体验知识的运用,提高动手能力。
调研优化,精准赋能成长。通过采访当地工作人员,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们,团队了解学生对课程的反馈和需求。随后,团队召开课程优化专题讨论会,针对教学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方案,推动支教服务由“单向传授”变为“精准赋能”。
社会认可,延续公益力量。宿州市蕲县镇埇桥区融媒体中心来到忠陈村对实践队伍进行了实地采访,并在“宿州埇桥发布”公众号以《忠陈村“童心港湾”暑期公益托管班》为题报道了团队支教事迹。
7月9日,随着最后一堂课结束铃的响起,支教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12名大学生志愿者给乡村儿童带去知识与温暖,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是青年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供稿:校团委“麦田里的守望者乡村教育计划”实践队 秦柳 庞涵婕 胡文杰 摄影:仰欣雨 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