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青年认识,筑牢乡村振兴信念发挥青年智力优势,赋能乡村发展动能,6月28日至7月7日,金融学院“联系基层聚力青春,勇辟前路乡村振兴”实践队赴淮南市潘集区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6月28日中午,实践团队抵达淮南,迅速与朱庄村村委会对接工作,开启了此次实践之旅。为让后续工作更贴合实际需求,团队与村干部进行座谈,详细了解朱庄村的产业结构、人口分布、发展规划以及目前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做好充分准备。
6月29日,团队成员根据村委会安排,对村里老人进行慰问,并帮助老人清除田地杂草、采摘瓜果蔬菜,用实际行动传递关怀。队员们也在这忙碌的劳作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的喜悦。
在6月30日至7月1日期间,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八公山豆腐电商运营活动。团队成员进入豆腐制作工坊,用镜头记录下八公山豆腐从泡豆、磨浆、煮浆到点卤、成型的全过程。随后,通过与村民交流电商经验,详细教学村民如何拍摄产品图片、撰写吸引人的文案,并利用直播平台,向网友们详细介绍八公山豆腐的独特口感、营养价值和多样吃法。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两天时间,线上订单量有所增长,为当地特色农产品拓宽销售渠道提供了新思路,助力乡村产业发展。
7月2日,团队开展防溺水宣传活动,普及溺水知识。成员们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的防溺水宣传手册,在村里的广场、学校门口等地发放。同时,在朱庄村小学,团队成员通过生动有趣的PPT演示、播放安全教育动画,为孩子们普及溺水知识,讲解如何正确施救和自救。队员们还组织孩子们进行防溺水知识竞赛,设置精美奖品,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7月3日,团队投身朱庄村环境治理行动,大家手持打捞网、垃圾袋等工具,与村民一起治理河道、清理垃圾,为打造美丽宜居乡村贡献力量。
7月4日至5日,团队成员走进朱庄村老年服务站,了解老人生活情况,深入体验农家摘菜,参观大棚,感受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大棚里,农业技术员向队员们介绍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如智能温控系统、滴灌技术等,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现代农业的发展。
7月6日,团队帮助村民委员会打扫卫生,整理文件资料,亲身体会基层工作者的服务精神。在劳动过程中,队员们真切感受到基层工作者日复一日为村民服务的坚守与不易,对基层服务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7月7日,实践团队与朱庄村委员会交流总结实践经验,并提出相关建议。团队进一步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建议将豆腐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路线;同时加强对电商人才的培养,建立长期的电商运营机制。村委会对团队的工作表示认可,并致以感谢信。
此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服务乡村的过程中增长才干,同时也为朱庄村的发展带来新活力。未来,团队成员们希望还有机会与朱庄村合作,共同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供稿:金融学院“联系基层聚力青春,勇辟前路乡村振兴”实践队 王嘉晴 摄影:宋晓雅 袁子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