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 商有道、学无涯、术有规

学院动态

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升网络抗风险能力——商学院积极开展网络安全宣传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22阅读次数:156次

在数字化时代,网络安全已成为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对于商学院师生而言,网络金融领域的安全风险与日常学习、生活及未来职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深入贯彻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的核心思想,提升师生网络安全意识与防范能力,我院围绕该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


(一)组织观看“反诈第一课”直播

针对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手段不断翻新的现状,商学院通过组织师生观看专业反诈大课直播,帮助师生了解最新诈骗类型、作案手法,掌握识别与防范技巧,切实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营造校园反诈良好氛围。

1.jpg


2.jpg

直播当天,商学院师生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同步观看。课堂上,反诈民警结合真实案例,详细讲解了 “刷单返利”“冒充客服退款”“虚假投资理财”“冒充公检法” 等常见诈骗类型的特征的特征;重点分析了诈骗分子利用师生心理弱点(如追求高收益、害怕权威、急于解决问题)实施诈骗的逻辑;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 “国家反诈中心” APP 举报诈骗线索、拦截诈骗电话短信。直播结束后,各班级组织线上讨论,师生分享观看感悟,交流身边可能存在的诈骗风险点,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


  (二)开展网络安全与金融安全主题班会

结合商学院学科背景,聚焦网络金融诈骗、非法校园贷、个人信息保护等与师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通过主题班会形式,将专业知识与安全防范相结合,提升师生在金融场景下的网络安全素养,助力其树立正确的金融消费观念。

3.jpg

各班级围绕三大核心模块展开主题班会。一是网络金融诈骗,结合商学院《西方经济学》《电子支付与网络安全》等课程知识,分析 “虚假 P2P 平台”“虚拟货币诈骗”“仿冒金融 APP” 等诈骗模式的运作原理,揭示其违背金融规律的本质;二是非法校园贷,通过 “裸贷”“套路贷” 等典型案例,讲解非法校园贷的高额利息、暴力催收等危害,对比合法校园贷与非法校园贷的区别,引导学生树立理性消费观;三是个人信息保护,结合《个人信息保护法》相关条款,说明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征信报告等金融敏感信息的保护要点,演示如何在金融 APP 注册、转账等操作中防范信息泄露。


(三)参与网络知识答题检验学习成果

商学院积极动员学生通过“中国大学生在线”官网或微信公众号参与答题,答题内容涵盖了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网络诈骗防范、个人信息保护等多个方面,题型丰富多样,大家认真思考、仔细作答,充分展现了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浓厚兴趣和积极学习态度。通过本次答题,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掌握了风险识别技巧和应对策略。后续将组织网络安全知识竞赛,巩固学习成果,并建议学校增设实操课程,提升防护能力。

5.jpg

6.png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 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守护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本次系列活动的开展,为商学院师生筑起了一道网络安全 “防护墙”。未来,我院将继续以高水平网络安全工作为抓手,持续提升师生安全素养,以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助力高质量教育教学发展,为社会培养具备专业能力与安全意识的高素质可用人才。

 (撰稿:刘倩茹 一审:王克忠 二审:王晓静 三审:方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