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学院
汽 车 现 代 产 业 学 院

学工动态

【学术月系列报道】智能机械赋能农业发展 学术报告点亮育人新程——智能制造学院举办专题学术报告会

发布时间:2025.10.27阅读次数:33次

为深化学生对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农业的认知,搭建学术交流与行业视野拓展平台,10月24日下午,智能制造学院特邀安徽农业大学秦宽副教授,在图书馆报告厅作题为“智能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的专题学术报告。


图片1.png


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毛泽东同志曾明确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著名论断;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为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科技进步,持续提出加快农业智能化、机械化发展的战略部署,为新时代农业科技发展指明方向。秦宽副教授的报告正是立足这一时代背景,聚焦智能机械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


图片2.png


报告中,秦宽副教授以无人机植保作业、无人耕作机械应用、智能温室管理系统三大典型场景为切入点,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解析了智能技术如何深度融入农业生产全链条:在精准播种环节,通过机械装备的智能定位与参数调控,实现种子播撒的行距、深度精准化,提升出苗率;在水肥管理环节,依托传感器与大数据分析,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动态调配水肥供给,减少资源浪费;在病虫害防治环节,利用无人机航拍巡检与AI识别技术,实现病虫害早发现、早防治,降低农药使用量。据相关数据显示,引入智能农业设备的农田,作业效率较传统人工模式提升超40%,人力成本直接降低近60%,这一组亮眼数据引发了现场师生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


图片3.png


秦宽副教授进一步指出,智能机械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效率工具”,更是推动农业转型的“核心引擎”。它能有效降低农业生产的体力劳动门槛,让更多人脱离“靠天吃饭、靠力劳作”的传统模式;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可推动农业从“经验种植”向“精准农业”跨越,帮助小农户突破规模限制,共享现代化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效益,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此次学术报告会打破了学生群体中“农业=传统劳作”的刻板认知,让前沿智能技术与农业发展、乡村振兴的结合场景变得具象可感。智能制造学院通过搭建这一高质量学术交流平台,既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装备等相关专业学生拓展了行业前沿视野,也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投身农业科技领域、助力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责任感与热情。(智能制造学院供稿 一审:王心乐 二审:胡勇 三审:魏明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