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是高校进行实验教学、创新教育、科学研究、技术服务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学生应用技能、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我院艺术设计类与建筑工程类专业属于应用型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实验室持续建设为保障
艺术设计学院近年来教学设施不断完善,用于本科教学的新仪器设备,实验教学设备满足教学需要并有较高的更新率,现拥有专业画室6间、专业绘图室4间、数字媒体实验室2间、3D打印实训室、VR实训室、陶瓷实训室、摄影摄像实训室、专业展厅等设施。今年对两个数字媒体实验室进行升级改造,新设一间设计专业工作室。为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障和实验技术支持。
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设计类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成为设计类人才能力结构的两个重要方面,其培养和形成阶段主要体现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多样性的特点,包含基础理论学习、技巧训练、艺术创作、作品展示各个阶段,经历多次的模仿、认知、思维、创作的循环过程,它的层次性体现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从认识性实践开始,到验证性、设计性、综合设计性直至创新实践。
“开放性、共享性”为运行目标
打破了学科壁垒,实现了各专业、学科的交叉互补,通过教学与创作、创作与实践互动的教学实验平台,实现了设计类专业与其他工程类专业、交互融合。通过“开放性、共享性”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创新与实践,形成课内以课题教学为主体,课外以师生互动为运行模式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作业+展览+作品集 为实验教学成果
我院实验考核方式的改革,以有利于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为目的,针对不同层次的实验,采取不同的考核办法。根据艺术类实验教学的特点,作品是实验的最终成果。一方面按照实验课程教学递进规律和要求,布置阶段性作业,作为学生平时学习考核的依据,另一方面要求每位学生针对每个实验课程将最终的作品以展览形式进行展出,接受教师、同学的评议,作为实验教学完成阶段的考核依据,采用“过程+成果”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每年要求教师在完成考核之后,把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汇集成册子(学生作品集),作为实验教学成果用于存档与交流和探讨,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实验教学改革初显成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要多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同类专业教学改革成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坚持“以生为本”,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通过构建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出更多具有丰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艺术设计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