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胡适还做出了这些贡献 ——我校特聘教授李传玺著《重拾胡适》出版

发布时间:2024.12.08阅读次数:

我校特聘教授、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李传玺著《重拾胡适——胡适和他同时代的人》近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者曾参与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胡适全集》的审校,后又撰写了《胡适》《做了过河卒子——胡适的大使岁月》,编选了《胡适论历史》,执行主编《中国现代大学校长文丛(八卷本)》时编选了其中的 “胡适卷”。凭借此,作者还撰写了百多篇有关胡适的带有考证性质的历史文化随笔。许多篇曾被《新华文摘》《新华月报》《作家文摘》《读书文摘》等转载。《重拾胡适》就是作者这些随笔的精选结集。

读过胡适日记的人都知道,虽然按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的全集来统计有皇皇八大卷,有些年份有些日子记得非常详尽,但在中国现代历史的关键时刻,他的日记往往不是阙如,就是不全。胡适于中国现代文化思想史上的贡献大家都能说上一二,但在这样的时刻,他的表现如何?大家往往不是模糊,就是记得的还是原来批判他时给他下的偏颇的言辞。作者通过广泛阅读中国现代一些文化大家的文集和传记,通过艰辛翻阅一些老报刊,对此作了勾稽。这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比如五四运动时期胡适先生在干什么;五卅运动期间胡适的立场;热河事件和一二八事变时期胡适的态度;所谓华北自治运动期间胡适的表现等。通过这些史料的发掘,我们可以看出胡适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他的心始终牵挂着国家民族的命运,一直在思考着国家民族实现独立富强的发展路径。有些发现甚至破解了中国现代史有关重大论争的由来之谜。比如“问题与主义”之争,正是带着对安福系造谣污蔑五四学生运动领袖的愤怒,当看到他们也开始鼓吹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生怕他们玷污了这些圣洁的主义,才写下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在日军威逼平津,一群汉奸鼓噪华北自治妄图分裂国家之际,正是胡适、傅斯年、蒋梦麟等人带领平津文化教育界奋起抗争,极大阻遏了这股逆流。

作者对胡适先生一生的两大学案作了比较独到的“关注”。胡适的学位问题,作者通过查阅欧美同学会有关档案,看出胡适在自己原始学位问题上的诚实,和他后来为什么接受那么多荣誉学位的心理背景和现实需要;1948年底,胡适乘国民党派来的飞机南下 ,为什么在这个历史转折关头出走,流行说法是胡适是自动走的,但作者通过追索老军统的回忆,发现胡适的南下也有着诸多无奈,军统最大杀手的“护送”,使得胡适只能匆匆离去。

书中还选了胡适与鲁迅、陈寅恪、傅斯年、萧乾、刘海粟、梅兰芳、杨振宁等先生交往的随笔。作者是比较早全面描述胡适与陈寅恪交往的,当年文章一出,即被广泛转载征引。写他与萧乾先生的交往,意在指出胡适在引进西方优秀文化方面的努力;写他对梅兰芳赴美演出的支持,意在突出胡适在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方面的热情;写他与杨振宁的交往,不仅可以看出他对科学发展的敏感,更看出他对一代优秀青年学人的关怀与保护。

书中还写了胡适对留学欧美归国学子的期待。对我们现在理清欧美同学会史,做好欧美同学会工作,特别是做好留学欧美归国学子工作,使他们更好报效祖国,为复兴民族大业做出贡献都有很强烈的现实启示。现在留学欧美归国的学子们,我们有当年胡适他们对祖国的责任感与雄心壮志吗?

总之,读了此书,你会惊叹地说,胡适先生还做了这些事,为国家民族还做出了这些贡献。它会丰富深化你对胡适的全面客观认知。汤一介先生编《北大校长与中国文化》如此评价胡适:“他没有完成什么,却几乎开创了一切。”读此书,你会再次得到印证。